今天,是我国第43个植树节。自1981年我国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以来,全民义务植树已开展了40周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2%提高到目前的23.04%,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3.45平方米提高到14.8平方米。绿树让公园城市生意盎然,美化环境,调节温度,消减噪音。
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下达2021年营造林任务的通知。2021年,全省营造林任务600万亩,其中造林300万亩、营林300万亩。突出“2234”(两山、两翼、三环、四沿)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太行山燕山绿化、坝上地区植树造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和白洋淀上游规模化林场等造林绿化重点工程,持续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加快建设森林城市,扎实构筑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
同时关于保护环境,刚刚结束的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词”。
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此外,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产业链日渐完善,国产制造加工能力与日俱增,同时碳排放量加速攀升。但我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发展低碳经济,重塑能源体系具有重要安全意义。
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碳减排,主动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积极布局碳中和,已具备实现碳中和条件。
实现碳中和,我们能干点啥?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我们每个个体都息息相关。绘家青年公寓呼吁:及时关电脑、打开一扇窗、自备购物袋、种一棵树……只要你学会做减法:减排、减污、减负、减欲、减速,就能为碳中和、碳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部分配图来自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