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气善变请多留意/高考倒计时49天!今年这项招生政策有变化/河北省加大公费师范生培养规模/河北将开设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课程/京德(北京至德州)高速一期工程路面铺筑4月底全部完成施工/第九届京津冀招才引智大会将于4月20日启动/河北省对省本级慢性病政策进行调整/冀东油田储气库群项目在曹妃甸开工建设/“十四五”将投资500亿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4月19日星期一
农历三月初八
>>今天白天,全省晴间多云。今天夜间到20日,邯郸晴转阴,石家庄、邢台晴转多云,其他地区多云间晴。20日夜间到21日,西北部和中南部地区多云转阴有小雨,其他地区多云。
乍暖还寒,这几类疾病要提防
1、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患有高血压等基础病的患者在遵照医嘱按时服药的基础上,注意控制食量,调整饮食平衡,不盲目进补。保持情绪平稳,心情舒畅。大风降温时,适当增添衣物做好保暖。
2、预防过敏类疾病
随着气温升高,花粉、细菌、病毒等容易繁殖传播,造成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症状患者增多。公众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卫生,避开这些过敏源,勤洗衣物、常晒被褥,出门戴上纱巾和口罩。
3、预防流感等呼吸系统疾病
在人员聚集的地方,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做好防寒保暖外,保持饮食清淡,少吃刺激性食物。同时保持充足睡眠、适当体育锻炼。
高考倒计时49天!今年这项招生政策有变化
今天是2021年高考倒计时49天。近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6所高校陆续发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报名日期截止到4月底。从2020年开始实施的强基计划是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入围考生主要分为两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或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从各高校公布的招生简章来看,今年强基计划招生办法在实施细节上有调整,一起来看↓↓↓
>>今年增加“考生确认”环节
在高考后出分前,各高校普遍增加“考生确认”环节。其中,清华大学明确,考生可以对所填报专业进行确认,并再次明确是否服从调剂。确认环节过后,将不接受任何形式的专业修改申请。考生同时还需确认如可入围,是否参加后续考核环节。
多所高校还明确,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确认的视为自动放弃入围学校考核测试资格。此举也是为了减少盲目报考,给真正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想要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更多机会。
>>多所高校强基计划入围比例扩大
今年,各高校还普遍扩大强基计划的入围比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都将依据考生高考成绩,按照生源所在省份各学科类、专业组的强基计划招生计划数的6倍,确定各省入围校考的考生名单。
>>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部分专业有调整
2021年,在聚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等相关专业的同时,部分高校还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根据各自学校的办学特色,对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进行了调整: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新增工程力学专业;山东大学新增生物医学科学专业;中山大学新增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吉林大学新增了古文字学专业;中国农业大学新增了种子科学与工程和动物科学两个专业。
>>新高考改革省份考生须比对选考科目要求
对于处于新高考改革省份的考生,要注意核对招生简章中强基计划专业对选考科目和相关选考条件的报考要求。同时,部分高校还依据专业需要,加强了对高考单科成绩的考查权重。
中国农业大学强基计划专业,在3+3高考改革的省份,要求物理、化学、生物任意选考一门;在3+1+2高考改革的省份则首选物理,其次是化学和生物任选一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强基计划专业,将数学作为重点科目,把数学以1.2的加权计算到入围成绩中。
>>考生只能报考一所高校的强基计划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各高校发布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都明确不能兼报其他高校强基计划。因此,考生要认真考虑适合自己的学校。此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环节。
>>36所高校均设置本硕贯通培养模式
目前,36所试点高校均设置了本硕博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方面优先支持强基计划学生。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实行“3+X”贯通式培养,在大三结束后就可以申请提前进入衔接研究生的学习阶段。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本科生有机会直通博士培养。
为保证培养质量,多所高校还提出强基计划将实施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都表示,将在不同阶段对学生开展综合考核,适时分流不适应强基计划学习的学生,同时也将从校内补充选拔部分有意愿加入强基计划培养且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
>>河北省加大公费师范生培养规模
河北省将加大公费师范生培养规模,招生计划达到700人,较去年增加200人。据了解,公费师范生培养继续在河北师范大学进行,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
>>河北将开设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课程
河北省将加强老年人日常智能技术应用教育培训工作,到2022年底,各地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机构普遍开设智能技术应用课程,向有意愿、有能力的老年人开展日常智能技术应用教育培训,提高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京德(北京至德州)高速一期工程日前启动路面上面层大面积铺筑,ZT6标已率先拉开上面层大面积施工帷幕。路面上面层施工是路面铺筑的最后一道工序。京德高速上面层沥青总量为33.5万吨,面积为359万平方米,计划4月底全部完成施工。
>>由河北省人社厅主办,河北省人社厅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中国北方人才市场、北京京才人才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第九届京津冀招才引智大会将于4月20日启动,活动为期一个月。此届大会采取“线上为主、线下为辅”形式。
>>河北省对省本级慢性病政策进行调整,完善了省本级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和4%补充险参保职工门诊慢性病相关待遇,省本级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病种增设为38种。
>>石家庄市将作为全省试点率先在全市推进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扩面参保工作,将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纳入失业保险参保范围。据了解,此次扩面参保缴费的范围和对象为石家庄市行政区域内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的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应按要求参加失业保险。
>>冀东油田储气库群项目在曹妃甸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中国首个海上储气库群,以及中国首个油藏改建储气库群。
冀东油田储气库群项目选择堡古2和南堡1-29储气库做先导试验,年底将形成工作气量0.5亿立方米。“这两座储气库构造完整性好,投入开发时间短,建库条件有利。”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分公司总经理汤林介绍说,两座储气库设计总库容41亿立方米,工作气量16.5亿立方米,一期投资11.08亿元,总投资预计64.7亿元,2023年达到全面投产条件。
>>“十四五”将投资500亿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石家庄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完成投资75.95亿元,全面提高公路通行能力,提升道路运输服务水平。年内,加快津石、南绕城、太行山高速公路剩余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石衡高速建设。持续推进干线公路提质改造,畅通城乡融合,加快实施正繁公路等干线公路建设。加快省道S339、省道S337、国道G338、国道G307等绕城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服务省会发展的外围环线骨架路网。
新开辟公交线路10条。每年开通30条以上网约巴士固定线路,最大限度满足市民出行需求。推进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实现市内、县城和重要城镇全覆盖。全市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4A级以上比例达到85%,完成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的乡镇达到72%。实现客运出行“一票制”、货运物流“一单制”。
绘家青年公寓——一家有实力的房屋托管机构